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多见于40 岁以上的男性,常有家族史。痛风病的临床特征为高尿酸血症及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 首发部位拇趾关节,其次为趾、跖、踝、指、腕、肘、膝关节。
首先限制嘌呤摄入,<150 mg/d,即选用基本不含嘌呤的低脂牛奶500 g/d,鸡蛋50 g/d。蛋白质来源除以上的鸡蛋、牛奶外,主要采用家禽类(如鸡、鸭、兔,内脏除外)100 g/d,且煮沸后弃汤食用。63 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重,故控制总能量在20~25 kcal/kg,即主食200~250 g/d,并采用含嘌呤低的精白米面。为有效降低血脂,促进尿酸的排泄,脂肪量40~45 g/d,其中烹调油20~25 g/d,并采用植物油。另外,为最大限度地促进尿酸的排泄,每日给予患者进食叶类蔬菜1 000 g/d,水果500 g/d,主要采用含水分多的如广柑、梨、西瓜、番茄等,饮白开水2 000~2 500 ml/d,对11 例合并高血压患者,严格限制食盐,3~5 g/d,并采用高钾低钠的叶类蔬菜,以配合药物有效控制血压。贵阳痛风医院:以上低嘌呤饮食总热量1 300~1 500 kcal/d,蛋白质60~65 g/d,脂肪40~45g/d,碳水化合物260~340 g/d。
急性期均口服秋水仙碱0.5 mg/h,口服引哚美辛25 mg,每天3 次,1~3 d,或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100 mg,每天2次,1~3 d。血糖高者口服降糖药或配合胰岛素治疗,血压高者口服降压药。
内服选用四妙散加味,每日1 剂,水煎300 ml,每天3 次口服,7 d 为1 个疗程。
用金黄散,使用时麻油调匀敷患处,换药每天1 次,7 d 为1 个疗程。
依据《中药新药治疗痛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正常;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主要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关节功能及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明显改善。
全部病例均采用低嘌呤饮食及口服秋水仙碱、引哚美辛或尼美舒利分散片,并同时内服、外敷中药1 个疗程等治疗。本组病例3 周后血尿酸由治疗前的(512.6±144.5) μmol/L 下降至治疗后的(372.6±152.8) μmol/L,治疗前后比,血尿酸值明显下降(P<0.01),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消失或减轻为3~7 d,且超体质量者4 周后体质量平均下降3.25 kg。按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治愈43例,显效12 例,有效6 例,无效2 例。
痛风病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以关节疼痛和高尿酸血症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以男性居多,高尿酸血症是发病的基础。近年来,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进食高嘌呤食物及大量饮酒人群增多,患病率有增加的趋势。通过以上63 例患者给予低嘌呤饮食配合临床中药口服四妙散加味及外敷金黄散消热利湿、凉血解毒、通络止痛,西药口服秋水仙碱、引哚美辛或尼美舒利分散片消炎止痛治疗后的疗效观察,说明临床营养在治疗痛风病中起着缺一不可的作用。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